【教師簡介】
李利民,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碩士, 副教授,主要從事舞蹈表演與創(chuàng)作研究。曾獲廣東省首屆美育教學基本功大賽"一等獎"。編創(chuàng)作品獲廣東大學生舞蹈大賽,廣東省大學生藝術展演等賽事“二等獎”6項、三等獎2項 ; 主持和參與省級課題3項、市級課題2項、校級課題6項 ; 在核心及省級刊物上發(fā)表論文9篇。
教書對李利民老師而言,是一種使命,也是一種幸福。李利民老師認為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,更是學生心靈的燈塔,能夠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提供指引和力量。在培養(yǎng)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過程中,與學生們建立起的深厚師生情誼,以及看到他們從青澀走向成熟,最終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,讓李利民老師感受到了生命的深度與廣度,每一次看到學生進步和成功,都是對他最大的獎賞。
城院對李利民老師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工作場所,更像一個大家庭,見證了他與學生共同成長的歷程。在城院工作的13年,李利民老師深刻感受到學校的發(fā)展與變化,從教學設施的升級到教育理念的革新,都讓他深刻體會到教育事業(yè)的進步與活力。
【教學理念】
在李利民老師的教學生涯中,他認為每一屆學生都有其獨特的特點。比如,有的班級集體榮譽感特別強,擅長團隊合作;有的班級則個性鮮明,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創(chuàng)意。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他發(fā)現(xiàn)近年來的學生更加注重實踐與創(chuàng)新,對新技術、新思想接受能力強,同時也更加關注社會問題,渴望在學習中找到個人價值和社會責任的結合點。
談及如何培養(yǎng)學生的創(chuàng)新思維和實踐能力,李利民老師覺得首先需要營造一個鼓勵嘗試、容忍失敗的教育環(huán)境。在課堂上,他常常采用案例分析、項目式學習等方式,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和動手能力。同時,鼓勵學生參加實踐演出活動、學科競賽,與企業(yè)合作進行實習實訓,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。培養(yǎng)批判性思維,教會學生如何提問比給出答案更為重要,因為這能激發(fā)他們不斷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在李利民老師的舞蹈教育之旅中,一系列刻骨銘心的瞬間與學生的故事交織成一幅幅生動的畫卷,其中一段經歷尤為璀璨奪目。那是一次舞蹈編導課程的實踐,李利民老師引領著一群對作品既憧憬又迷茫的學生踏上創(chuàng)作之旅。起初,學生們仿佛置身于迷霧之中,對創(chuàng)作的方向和表現(xiàn)形式滿腹疑慮,團隊間的討論充斥著不確定與分歧。
然而,在無數次的思想碰撞與汗水澆灌下,這股起初看似散亂的力量逐漸匯聚成了創(chuàng)新的洪流。他們學會了傾聽彼此的聲音,將各自的獨特視角融入共同的創(chuàng)作中,最終,一座座由靈感與汗水筑成的橋梁橫跨了最初的困惑與猶豫。當他們的作品在省級舞蹈比賽的舞臺上大放異彩,榮獲佳績之時,他們眼中閃爍的不僅是勝利的喜悅,更是通過不懈奮斗實現(xiàn)自我突破的驕傲光芒。
這一段經歷,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李利民老師教育理念的夜空,深刻地啟示了他:作為一名教師,他的角色遠不止是知識的傳遞者,更是潛能的發(fā)掘者,勇氣的點燃者,應鼓舞學生們勇敢跨越舒適區(qū)的邊界,教會他們在失敗與挑戰(zhàn)的荊棘路上尋找綻放的花朵。這份經歷,不僅鐫刻在了學生的記憶中,也成為了李利民老師教育征途上一座永恒的里程碑,提醒他永遠不要低估引導與激勵的力量,因為它足以點亮無數年輕心靈中的夢想之光。
近幾年,“內卷”這一話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,不少同學對未來比較迷茫甚至焦慮。而李利民老師認為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。本科階段是探索自我、奠定基礎的關鍵時期,學生們應當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廣泛涉獵,不僅限于專業(yè)知識,也要注重人文素養(yǎng)和社會實踐。他建議同學們設定清晰的目標,但同時保持開放和靈活,學會在競爭中尋找合作的機會,培養(yǎng)抗壓能力和終身學習的習慣。
【教師寄語】
值此城院二十周年之際,李利民老師想對城院和所有城院學子說:“二十年風雨兼程,見證了無數夢想的起航與實現(xiàn)。愿城院繼續(xù)秉承教育初心,不斷創(chuàng)新,培養(yǎng)更多有社會責任感、有創(chuàng)新能力的時代新人。而城院的學子們,你們正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,愿你們珍惜在校時光,勇敢追求夢想,不懼挑戰(zhàn),不懈奮斗。無論未來身在何方,都要銘記‘厚德務實,知行合一’的校訓精神,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光和熱。城院永遠是你們溫暖的家,期待你們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!”
(一審:利狄家 二審:黃璀 三審:張?zhí)m 終審:葉云峰)